星期日, 十月 22, 2006

平安人寿获准试办外汇人寿保险业务

平安人寿获准试办外汇人寿保险业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 05:37 中国证券报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会同中国保监会批准了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试办外汇人寿保险业务。这是我国首次允许保险公司开办长期的外汇人寿保险业务。
  两部委批准试办该业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允许以外汇收取保费、支付保险金以及进行保险合同的计价结算;规定投保人为境内居民个人或者非居民个人;允许外汇保费收入在境内或境外运用,除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准外,不得结汇。此外,还明确了保险费等的收付管理规定。
  随着居民持有的外汇存款增多,以及境内人员境外
留学需求等的增多,存在着对外汇寿险品种的实际需求,广东等地方甚至出现规模颇大的地下外汇人寿保单。专家认为,现在推出外汇人寿保险业务,可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有保险公司人士认为,外汇人寿保险将是一种很好的外汇投资工具。
  另外,开办外汇人寿保险业务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可以鼓励居民更多持有外汇去购买外汇保单,从而实现藏汇于民,减少我国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两部委规定外汇保费收入除经外汇局批准外不得结汇。
  不过专家也提醒说,外汇保险业务的发展与壮大,将不可避免地遭遇保险机制、汇(利)率风险、道德风险、政策性风险等,为有效分散和控制整体风险,监管机构应积极引导保险公司与国内外再保险公司合作,针对寿险业务的发展状况,研究寿险公司外汇再保险政策,鼓励保险公司灵活运用各类再保险工具,化解风险。(郭凤琳 尚晓阳)

美国银行业绩让花旗相形见绌

美国银行业绩让花旗相形见绌
2006年10月20日17:14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并没有彻底失去以市值计美国头号银行的宝座。但从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周四公布的业绩来看,这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花旗集团第三财政季度利润较上年同期萎缩23%,费用的增长始终快于收入。虽然花旗的美国消费者业务有所复苏,但投行业务却在非股票交易的疲软表现中一筹莫展。商品、利率产品以及货币交易成为拖累花旗业绩的主要因素,与此相反,花旗的竞争对手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美林(Merrill Lynch & Co.,)等公司却在整体的固定收益业务,特别是在商品业务上呈现出强劲增长。美国银行的卓越业绩再次表明,通过在全美各地建立庞大的分支网络以及扩大消费者银行业务、同时收缩交易有关业务,该行有能力抵御艰难的利率环境和抵押贷款增长放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美国银行在利润总额上也一直与花旗不相上下。在1月份收购的信用卡巨头MBNA Corp.以及该行净增存款用户创下744,000户新高的推动下,美国银行净利润增长了41%。虽然从周四早间的交易来看,美国银行在市值上似乎已经略微超过了花旗,但收盘时花旗市值为2479.2亿美元,仍高于美国银行的2430.5亿美元。纽约证交所周四收盘,花旗跌32美分,至49.87美元,跌幅0.6%,美国银行跌55美分,至53.26美元,跌幅1%。美国银行今年迄今为止累计上涨了15%,而同期花旗集团涨幅仅为2.8%,涵盖533只股票的道琼斯威尔希尔美国银行分类指数同期上涨9.8%。花旗管理人士承认,美国银行的最新季度报告的确给花旗带来了压力,恢复增长已经迫在眉睫。花旗首席执行长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表达了对资本市场表现的担忧,他说,他期待着这些业务的改善。花旗首席财务长萨莉•克劳切克(Sallie Krawcheck)表示,花旗正在不遗余力地降低费用,采取了各种措施削减成本,从敦促员工减少彩色复印量、到减少豪华午宴的数量、再到整合不同部门的技术系统等等。Dreman Value Management LLC的投资经理李•德拉波特(Lee Delaporte)说,美国银行正在赶超花旗,花旗的表现已经弱于同行。不过德拉波特称,花旗最新季度的表现为普林斯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但如果花旗明年再这样萎靡不振,“我真的要担心了,”他说。截至6月30日,Dreman持有花旗集团200万股股票,持有美国银行760万股。投资者长期以来一直青睐花旗是因为花旗拥有无人能及的全球业务网络和多样化业务。而现如今,在某些投资者看来这些资产似乎已经成了累赘,因为它们虽然业绩尚可,但却不足以打动投资者。“以往人们总是认为,花旗的多样化业务可以带来持续的增长,”Sandler O'Neill & Partners LP.的银行业分析师杰夫•哈特(Jeff Harte)表示,“但也许这种持续性并不是好事。”考虑到花旗股票相对于美国银行的上涨潜力,哈特将花旗的评级定为买进,他认为美国银行过于依赖美国消费者。他将美国银行的评级定为持有。“我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仍然不想对花旗妄加评论,不过它的确是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艰难,”哈特说。“评判普林斯有机投资战略的最后时刻就要到了。”普林斯周四表示,花旗第三季度在全球范围内新开277家花旗银行(Citibank)和花旗财务(CitiFinancial)网点。而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投资并没有给花旗带来足够快的增长。其他人则认为这个数量甚至微不足道。在美国以及海外市场,花旗仍然在努力通过投资和不时的小规模并购在银行界进行扩张。据知情人士称,花旗即将完成以30亿美元收购中国浦东发展银行(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部分股权的交易。但据《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周四报导,随着法国总统希拉克(Jacques Chirac)下周访华,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也有望成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国银行则显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尽管业务的快速增长已经接近监管部门的限制点:美国禁止银行持有10%以上的存款。A.G. Edwards & Sons Inc., 的银行业分析师大卫•乔治(David George)预计美国银行将继续有上佳表现,因为在银行业的艰难环境中美国银行可以拿出一系列应对手段。他说,“银行业的增长质量正在恶化,但我们认为美国银行仍将有强劲表现。”美国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肯尼斯•刘易斯(Kenneth Lewis)说,他并不在乎能否在市值上赶超花旗,不过他对花旗季度报告的认真研究已是有目共睹,他在他视为弱点的地方分别作了标记。他说,“你们总是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定义赢家,希望能与第二名拉开更大的距离。”根据Thomson Financial提供的数据,有13位分析师建议投资者买进花旗,10人将该股评级定为持有。16位分析师将美国银行评级定为买进,12人将该股定为持有。花旗第三财季净利润萎缩至55.1亿美元,合每股1.10美元,低于上年同期71.4亿美元,合每股1.38美元的水平,上年同期该公司计入了出售保险子公司的20亿美元所得。该公司三季度收入降至214.2亿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214.9亿美元。美国银行第三财季实现利润54.2亿美元,合每股1.18美元,上年同期为38.4亿美元,合每股0.95。公司收入增长32%,至18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2亿美元。此外,地区性银行BB&T Corp.和Fifth Third Bancorp Inc.分别公布了1位数的利润降幅。纽约银行(Bank of New York Co.)利润下降10%,主要归因于与并购有关的支出。
http://www.fx-margin.com/

中国表示已控制投资增长过快势头

2006年10月20日10:15
中国政府表示,投资增长过快的局面已经得到遏制,而经济增长因此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表明在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向着突破10%迈进时,北京方面不大可能对此严加控制。
相关报导
温家宝表示将严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华安总经理被拘 据信与社保案有关上海社保基金案涉案高官落马周四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经通货膨胀调整后比上年同期增长10.4%。这低于二季度折合成年率11.3%的增长速度,但高于一季度的10.3%。中国的经济规模目前居全球第四。随着中国出口行业迅猛发展以及意图从经济繁荣中受益的企业及政府机构大兴土木,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0年来的最高水平。此类投资在今年早些时候的迅猛增长让人们担心情况可能失控,政府于是采取措施紧缩银行信贷,并严格审批新增工业和房地产建设项目用地。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发言人李晓超表示,“这次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和有效的,不仅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把过快的增速放慢了下来,而且也没有出现大的回落,避免了经济运行的剧烈波动。”政府仍然需要依靠经济的快速增长来实现降低失业率、提高收入、减少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目标。而且10%的增长率在中国并不鲜见: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2003、2004和200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0%、10.1%和10.2%。另外,通货膨胀率仍保持在不足2%的较低水平。中国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国务院(State Council)总理温家宝本周发表讲话,重点强调了一些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其中包括巨大的贸易顺差、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过,国务院表示,“国民经济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国务院还表示,第四季度将继续把好土地供应和银行信贷闸门,以防投资增长出现反弹。李晓超表示,政府需继续观察经济运行情况以决定是否对政策作出进一步调整。中国央行今年两次提高贷款利率,幅度达0.54个百分点,并采取了其他措施从银行系统撤出资金。在最新数据公布后,许多分析师预计政府不会再次大幅上调利率。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China Galaxy Securities)的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不大可能继续调整货币政策。”中国以往的货币政策调整相对谨慎。而相比之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在2006年将利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2005年的利率增幅更高达2%。大多数人认为,约为6%的中国基准贷款利率不足以抑制企业信贷。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驻香港的经济学家本•辛芬德费尔(Ben Simpfendorfer)表示,“这是在调整政策,而不是在收紧政策。”他说,总体而言,投资增长对中国经济有益,中国官员并不想遏制增长脚步。而真正让政策制定者不安的问题是,在投资增长速度过快的情况下,许多项目或许在未来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生产能力过剩可能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未售出商品的库存增加、工人下岗和工厂倒闭,而这将为金融系统带来沉重负担。另外,国家统计局称,该机构前任局长邱晓华因卷入上海社保案、涉嫌腐败丑闻被审查。上周,邱晓华被意外解职,此举引发人们猜测:政府内部是否存在对经济政策的不同看法。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说,邱晓华因涉嫌“严重违纪”,目前在接受中央审查。上海社保案已将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和其他一些政府官员及商界人士卷入其中。
http://www.fx-margin.com
中资银行会成为外资行代工者吗
2006年10月21日 12:1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兆琼 上海报道  拆入32笔,借入600多万元,这只是一个寻常的交易日。“最近交易量一直很多。上面说要多做一些,调头寸,也有贷款的压力。”一位港资银行的交易员说。此时这位交易员已是一脸的疲
惫。  外资银行似乎都患上了资金饥渴症。这也使得外资银行的交易员忙碌不堪。他们频频现身于同业拆借市场、外汇远期交易市场和债券市场,大手笔地买入人民币,而给外资行提供资金的,正是以五大国有银行为首的中资银行。  这些资金随后出现在另一个战线上。外资银行在贷款市场,这个中资银行的核心领地越来越多地出手,蚕食优质贷款客户。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前夜,这一幕正在频繁地上演。一个问题是,中资银行会作为外资银行的“代工者”吗?  外资资金饥渴症  “目前很多外资行由于人民币运营资金不够,完全可以通过拆借市场借钱放贷款。现在3年期的贷款利率为6.84%,如果能够通过拆借维持一个长久的资产匹配,这中间有相当的利差可赚。”一位业内人士说。  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的拆借量在直线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外资银行也是最活跃的力量。通过外汇掉期业务筹集人民币资产是外资银行的策略之一。上述业务人士解释说:“外资银行主要通过远期交易买入人民币,或者通过掉期换来人民币,增加人民币运营资金。”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5月,外汇远期交易量为57.19亿美元,外汇掉期交易量达11.24亿美元。在外汇远期交易方面,外资机构在10强中占了4席,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上海分行,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位居中国银行之后排第三;而在掉期交易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在10强中占了6席,交易量最大的还是美国摩根大通上海分行,中资上榜机构只有中行、交行、建行和农行四家。  不仅如此,外资银行的债券回购也在大幅飙升。债券回购是以债券为抵押物进行的融资行为,目前银行间市场的7天回购利率为2.48%,低于拆借利率。由于回购有抵押物,信用风险低,致使外资行大幅进行债券回购。  2006年1到9月,汇丰银行的债券交易量为3400多万元,买入笔数为655笔,跻身债券交易前十名之列,而汇丰去年的债券交易量还十分有限。  外资银行为什么如此迫切地四处拆借资金?原因很简单。一份中资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外资银行的存款占其资产的21.15%,而贷款为75.36%。外资银行吸收的存款几乎不能满足贷款的需要,它们必须通过同业拆借来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以活期居多,信贷期限取决于与之相匹配的负债期限。  由于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网点不多,吸收存款压力很大,所以在银行间市场大量拆入人民币、在外汇市场通过远期掉期买入人民币、或者通过债券回购来融入人民币都成为外资行增加人民币资金运营的上好选择。  而且,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今年12月11日,金融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外资银行的监管条例也将比照中资银行监管,贷存比要达到75%,而这对于外资行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据悉,像汇丰、花旗这样的大银行目前的贷存比大约都在200%左右,吸收更多的人民币运营资金成为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  奇怪的游戏  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1-9月,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债券融出总笔数为24253笔,融入总笔数为853笔。外资银行同期融入总笔数为3282笔,占到中资银行融出总笔数的14%,中资银行无疑是外资行最大的资金提供方。  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2.25%,中资银行有庞大的储蓄网点,这使得中资银行吸收了近16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的大部分。这些成本低廉的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又被拆借给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在其中只赚取了存款利率和拆借利率之间的差价。  而外资银行在大量吸收了中资银行的资金之后,转而开始蚕食中资行传统的贷款领域。  “我们现在很少能作为前头银行做银团贷款,最多只是分销。形势和以前完全不同了。”中行上海分行一位高层说,“外资银行给很多有外汇需求的大企业提供大笔银团贷款,这一块业务已经越来越难做。”  今年3月,联想集团获得了由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花旗集团、汇丰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及渣打银行(香港)负责牵头安排及全额包销的一笔4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去年12月,振华港机获得由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两家银行共同牵头的2亿美元银团贷款。  即使在人民币银团贷款上,中资银行也已经优势不再。去年年初,上港集箱就获得了18家外资银行组成的外资银团发放的1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贷款。  “花旗、汇丰在企业银行业务上,已经是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已经不满足做民营企业,很多大的国有企业客户,他们都在跟我们竞争。”上述中行人士称。  不仅如此,中资银行在外汇理财业务上也几乎扮演了掮客的角色。  “一个外汇理财产品是由几个期权、几个互换构成的,外资银行来做,产品的收益率理论上可以达到6%,中资银行自己进行组合,只能达到4%,而外资银行如果肯给中资银行5.5%的收益率,那么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可以坐收1.5个百分点的利润。但是外资行赚取的利润肯定在4个点以上。”一位国有银行的衍生产品交易员说。  据统计,外汇理财市场的规模在800亿美元左右,从市场占有率上看,中资银行居主导地位,但是中资银行实际上是在销售从外资银行那里批量购买的结构性产品。目前,像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大通等银行都是以中资银行作为自己的客户,向其批量兜售外汇理财产品。  “在金融衍生品方面,我们基本不做零售业务,而专门做批发。”法国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中国资金部主管许伟民说,“我们向各家中资金融机构推销我们的金融衍生方面的理财产品。”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外资银行的信用评级高,资金实力强,人才丰富,金融技术成熟,他们一般都是金融工具的做市商,可以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报价,这就使得这些外资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报价会比中资银行更有竞争力,可以获得的套利空间也更大。  甚至在渠道占用方面,外资银行的策略也十分彪悍。尽管监管层对外资银行每年在中国开分行和网点的数量有严格限制,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们进入中国的步伐。  据悉,一家欧资商业银行正在用“海选”的方式,对中国腹地,包括浙江、江苏的一些地区,进行侵入式营销,以强占客户资源。他们按照手机“138”、“139”开头,后面数字依次按照排列组合打过去推销自己的各类产品。而渣打银行对客户的细分做到了“家庭资产”、“生辰年月”和“兴趣爱好”。  这是一个奇怪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中资银行正在滑向“食利族”。  金融业代工者?  为什么中资银行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赚取利润?一种解释是,由于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严格控制,中资银行的信贷扩张受到了抑制,这使得它们不得不面对不断攀升的存贷差。截至2005年末,中国银行业存贷差已经达到9.2万亿元。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3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国有银行的贷款增长主要由存款增长来驱动,而企业的情况对贷款发放没有影响。报告认为,虽然经历了重组和注资,但国有银行行为没有根本的改变,经营行为依然不是商业导向。  今年1-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远远超过年初央行确定的2.6万亿元的目标。分析人士认为,新增贷款中可能潜藏着大量坏账风险。这也是监管部门采取种种手段抑制信贷扩张的原因所在。  而与中资银行相反,外资银行的经营完全以利润为导向。在外资银行每个个人都是利润中心,他们有具体的销售任务、交易任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奖金和提成。在外资银行,资金运营业务都是投行业务,每个人都会按照业务盈利来提成;而在中资银行,这算是中间业务,所有人都拿固定工资,奖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也正因为如此,大量中资银行的人才被外资银行挖走,而且,这场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  “我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其他外资银行的猎头的电话,薪水都要高出50%。”法国一家外资银行董事说。这位董事总经理是在2004年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交易员跳槽到这家外资银行的,他目前的薪水直接和他的销售额挂钩。他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薪水是每月6000元,而他在三年内给这家中资银行赚的利润为200万美元。  组织架构方面,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银行开始打破按地域划分的分支行的业务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以客户和产品为中心业务单元,例如事业部和准事业部的形式,但是工行、农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反应并没有那么快。即使已经转型的商业银行,原来的地域行政部门仍然能够干预分行的经营。  至少到目前为止,中资银行仍然在市场上受到了追捧。7月,中行登陆A股,冻结资金8000亿,各种机构纷纷将中行作为其资产池里的标准配置;正在询价的工行,则导致了市场资金的紧张,上周银行间市场7天拆借利率的一路高启;已经在A股市场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表现抢眼——从今年4月,招行股价从6元一路飙升到10月20日的10.5元,浦发也一路走到13.15元。  不过,在各类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把“政府对银行利差的保护”看作投资中资银行股的共同理由。一旦这样的保护伞不再,中资银行未来将会怎样?

http://www.fx-marg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