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会成为外资行代工者吗
2006年10月21日 12:1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兆琼 上海报道 拆入32笔,借入600多万元,这只是一个寻常的交易日。“最近交易量一直很多。上面说要多做一些,调头寸,也有贷款的压力。”一位港资银行的交易员说。此时这位交易员已是一脸的疲
惫。 外资银行似乎都患上了资金饥渴症。这也使得外资银行的交易员忙碌不堪。他们频频现身于同业拆借市场、外汇远期交易市场和债券市场,大手笔地买入人民币,而给外资行提供资金的,正是以五大国有银行为首的中资银行。 这些资金随后出现在另一个战线上。外资银行在贷款市场,这个中资银行的核心领地越来越多地出手,蚕食优质贷款客户。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前夜,这一幕正在频繁地上演。一个问题是,中资银行会作为外资银行的“代工者”吗? 外资资金饥渴症 “目前很多外资行由于人民币运营资金不够,完全可以通过拆借市场借钱放贷款。现在3年期的贷款利率为6.84%,如果能够通过拆借维持一个长久的资产匹配,这中间有相当的利差可赚。”一位业内人士说。 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的拆借量在直线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外资银行也是最活跃的力量。通过外汇掉期业务筹集人民币资产是外资银行的策略之一。上述业务人士解释说:“外资银行主要通过远期交易买入人民币,或者通过掉期换来人民币,增加人民币运营资金。”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5月,外汇远期交易量为57.19亿美元,外汇掉期交易量达11.24亿美元。在外汇远期交易方面,外资机构在10强中占了4席,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上海分行,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位居中国银行之后排第三;而在掉期交易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在10强中占了6席,交易量最大的还是美国摩根大通上海分行,中资上榜机构只有中行、交行、建行和农行四家。 不仅如此,外资银行的债券回购也在大幅飙升。债券回购是以债券为抵押物进行的融资行为,目前银行间市场的7天回购利率为2.48%,低于拆借利率。由于回购有抵押物,信用风险低,致使外资行大幅进行债券回购。 2006年1到9月,汇丰银行的债券交易量为3400多万元,买入笔数为655笔,跻身债券交易前十名之列,而汇丰去年的债券交易量还十分有限。 外资银行为什么如此迫切地四处拆借资金?原因很简单。一份中资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外资银行的存款占其资产的21.15%,而贷款为75.36%。外资银行吸收的存款几乎不能满足贷款的需要,它们必须通过同业拆借来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以活期居多,信贷期限取决于与之相匹配的负债期限。 由于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网点不多,吸收存款压力很大,所以在银行间市场大量拆入人民币、在外汇市场通过远期掉期买入人民币、或者通过债券回购来融入人民币都成为外资行增加人民币资金运营的上好选择。 而且,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今年12月11日,金融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外资银行的监管条例也将比照中资银行监管,贷存比要达到75%,而这对于外资行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据悉,像汇丰、花旗这样的大银行目前的贷存比大约都在200%左右,吸收更多的人民币运营资金成为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 奇怪的游戏 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1-9月,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债券融出总笔数为24253笔,融入总笔数为853笔。外资银行同期融入总笔数为3282笔,占到中资银行融出总笔数的14%,中资银行无疑是外资行最大的资金提供方。 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2.25%,中资银行有庞大的储蓄网点,这使得中资银行吸收了近16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的大部分。这些成本低廉的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又被拆借给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在其中只赚取了存款利率和拆借利率之间的差价。 而外资银行在大量吸收了中资银行的资金之后,转而开始蚕食中资行传统的贷款领域。 “我们现在很少能作为前头银行做银团贷款,最多只是分销。形势和以前完全不同了。”中行上海分行一位高层说,“外资银行给很多有外汇需求的大企业提供大笔银团贷款,这一块业务已经越来越难做。” 今年3月,联想集团获得了由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花旗集团、汇丰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及渣打银行(香港)负责牵头安排及全额包销的一笔4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去年12月,振华港机获得由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两家银行共同牵头的2亿美元银团贷款。 即使在人民币银团贷款上,中资银行也已经优势不再。去年年初,上港集箱就获得了18家外资银行组成的外资银团发放的1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贷款。 “花旗、汇丰在企业银行业务上,已经是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已经不满足做民营企业,很多大的国有企业客户,他们都在跟我们竞争。”上述中行人士称。 不仅如此,中资银行在外汇理财业务上也几乎扮演了掮客的角色。 “一个外汇理财产品是由几个期权、几个互换构成的,外资银行来做,产品的收益率理论上可以达到6%,中资银行自己进行组合,只能达到4%,而外资银行如果肯给中资银行5.5%的收益率,那么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可以坐收1.5个百分点的利润。但是外资行赚取的利润肯定在4个点以上。”一位国有银行的衍生产品交易员说。 据统计,外汇理财市场的规模在800亿美元左右,从市场占有率上看,中资银行居主导地位,但是中资银行实际上是在销售从外资银行那里批量购买的结构性产品。目前,像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大通等银行都是以中资银行作为自己的客户,向其批量兜售外汇理财产品。 “在金融衍生品方面,我们基本不做零售业务,而专门做批发。”法国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中国资金部主管许伟民说,“我们向各家中资金融机构推销我们的金融衍生方面的理财产品。”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外资银行的信用评级高,资金实力强,人才丰富,金融技术成熟,他们一般都是金融工具的做市商,可以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报价,这就使得这些外资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报价会比中资银行更有竞争力,可以获得的套利空间也更大。 甚至在渠道占用方面,外资银行的策略也十分彪悍。尽管监管层对外资银行每年在中国开分行和网点的数量有严格限制,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们进入中国的步伐。 据悉,一家欧资商业银行正在用“海选”的方式,对中国腹地,包括浙江、江苏的一些地区,进行侵入式营销,以强占客户资源。他们按照手机“138”、“139”开头,后面数字依次按照排列组合打过去推销自己的各类产品。而渣打银行对客户的细分做到了“家庭资产”、“生辰年月”和“兴趣爱好”。 这是一个奇怪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中资银行正在滑向“食利族”。 金融业代工者? 为什么中资银行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赚取利润?一种解释是,由于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严格控制,中资银行的信贷扩张受到了抑制,这使得它们不得不面对不断攀升的存贷差。截至2005年末,中国银行业存贷差已经达到9.2万亿元。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3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国有银行的贷款增长主要由存款增长来驱动,而企业的情况对贷款发放没有影响。报告认为,虽然经历了重组和注资,但国有银行行为没有根本的改变,经营行为依然不是商业导向。 今年1-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远远超过年初央行确定的2.6万亿元的目标。分析人士认为,新增贷款中可能潜藏着大量坏账风险。这也是监管部门采取种种手段抑制信贷扩张的原因所在。 而与中资银行相反,外资银行的经营完全以利润为导向。在外资银行每个个人都是利润中心,他们有具体的销售任务、交易任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奖金和提成。在外资银行,资金运营业务都是投行业务,每个人都会按照业务盈利来提成;而在中资银行,这算是中间业务,所有人都拿固定工资,奖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也正因为如此,大量中资银行的人才被外资银行挖走,而且,这场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 “我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其他外资银行的猎头的电话,薪水都要高出50%。”法国一家外资银行董事说。这位董事总经理是在2004年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交易员跳槽到这家外资银行的,他目前的薪水直接和他的销售额挂钩。他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薪水是每月6000元,而他在三年内给这家中资银行赚的利润为200万美元。 组织架构方面,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银行开始打破按地域划分的分支行的业务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以客户和产品为中心业务单元,例如事业部和准事业部的形式,但是工行、农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反应并没有那么快。即使已经转型的商业银行,原来的地域行政部门仍然能够干预分行的经营。 至少到目前为止,中资银行仍然在市场上受到了追捧。7月,中行登陆A股,冻结资金8000亿,各种机构纷纷将中行作为其资产池里的标准配置;正在询价的工行,则导致了市场资金的紧张,上周银行间市场7天拆借利率的一路高启;已经在A股市场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表现抢眼——从今年4月,招行股价从6元一路飙升到10月20日的10.5元,浦发也一路走到13.15元。 不过,在各类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把“政府对银行利差的保护”看作投资中资银行股的共同理由。一旦这样的保护伞不再,中资银行未来将会怎样?
http://www.fx-margin.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